科学研究与普及

健康亲子关系,从亲子共进晚餐开始

日期: 2022-03-31 作者: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



你有多久没有陪孩子一起吃晚饭了?每周大约会有几次全家人一起吃晚餐呢?亲子共进晚餐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活动。近年来,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均发现,亲子共进晚餐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Fulkerson教授团队发现,亲子共进晚餐可以增加亲子间沟通,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。山东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,亲子共进晚餐能够提升青少年的自尊和幸福感。其它研究还发现,亲子共进晚餐能够减少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,促进其健康发展。

亲子共进晚餐为何如此重要?

首先,亲子共进晚餐的形式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家庭安全感,既能够满足亲子双方“与家人在一起”的基本心理需要,也能够满足儿童青少年对和谐亲子关系的渴望。

其次,亲子共进晚餐为家庭成员间交流和表达情感、确定家庭价值观提供了机会,并增强了家庭情感纽带。

最后,亲子共进晚餐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一个互动和深入对话的机会。孩子能够借此机会倾诉自己遇到的学业、社交和情绪情感等问题;同时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,并提供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应对策略。

如何与孩子共进晚餐?

与孩子共进晚餐,要考虑两个要素:

第一,用餐频率,即每周全家人在一起吃晚餐的次数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每周与家人共进晚餐频率较高的儿童青少年更自信,学业表现更好,消极情绪和问题行为也更少;

第二,用餐过程,即父母与孩子愉快地坐在餐桌旁并讨论日常事务,在此过程中进行亲子情感交流与沟通。

亲子共进晚餐的次数多多益善吗?前提是用餐过程是积极的、高质量的。与用餐次数相比,用餐过程中发生的亲子间沟通、交流以及情感表达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大。

在用餐过程中,建议家长们:

关闭电视,停止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。这有助于保证亲子间沟通不被干扰和打断,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沟通的质量。

尽可能多地表现对孩子行为的关心、鼓励、引导和期望。这有助于促进孩子建立正直、诚实、积极的未来观、提升自我资源及幸福感。

尽量避免指责和责备。指责和责备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,削减亲子共进晚餐的积极作用,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。

可以让孩子参与用餐前的准备工作。父母让子女帮助准备食物和布置餐桌,可以增加子女的参与感,并增进亲子间沟通。

在现实生活中,由于工作等原因,父母可能无法保证每天与孩子共进晚餐。即便如此,父母也应尽可能保证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次数。若实在无法共进晚餐,也可以每天寻找固定的,或碎片化的一段时间,全家人一起坐下来交流当天发生的事情、遇到的困惑,共同寻求解决办法。在这个过程中,亲子双方能够获得情感支持,增进情感联结。

希望家长们都能多与孩子共进晚餐,拥有健康、积极、共同成长的家庭关系,构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,促进孩子积极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