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研究与普及

与大学生谈心,要怎么谈?

日期: 2022-03-25 作者: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



高校教师篇

“谈心”是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,也是辅导员工作的必修课。辅导员作为高校抗疫最前线的主力军,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,及时做好疏导和干预。

在与学生谈心时,创设温暖的谈话氛围是谈话的前提,熟练使用心理咨询技能是谈话的关键。那么,如何实现有效谈心呢?在这里,给辅导员老师们提供几点小技巧。

1.学会倾听

您听得懂学生在说什么吗?您听得到他背后的情绪吗?您听得出他的期待和意图吗?当您开始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,恭喜!您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倾听的3F法则:澄清事实(Fact)、情感共鸣(Feel)、聚焦意图(Focus)。

如果您想更进一步区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,可以运用这样的语言“你的意思是……?”、“你刚才是说你感到……?”来进行核对和澄清。

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能够提醒您避免“经验主义”,不要急于进行价值判断和贸然下结论;另一方面,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情绪,看到真实的目标,进而找到解决的途径,实为两全其美。当您听懂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,你们便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信任关系,接下来的谈话必然事半功倍。

2.准确评估

在倾听完学生遇到的困扰后,您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,这是不是应激状态?会不会有心理危机?需不需要转介心理咨询?

准确评估往往需要掌握更专业的知识。但通常情况下,如果学生经常直接或间接地表示自己处于痛苦、无价值或无望感中,或质疑生命意义;情绪不稳定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容易被小事情被激惹,或对人过分依赖;行为表现异常,入睡困难、早醒、长期不出门等,可能就需要格外警惕了。

另外,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需要注意优先关注有心理疾病史、滞留疫区、宿舍关系较差、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的学生。

3.心理赋能

接下来,我们要做点什么了!大多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都经历了“自动化的”消极思维。他们倾向于将过错归咎于自己,如“我怎么学习都没用”、“我什么都不会、我不能参加群体活动”等。这时,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“怎么都不行”转换成“试试什么有效”;把“缺失什么”转换成“还需要努力获得些什么”,帮助他们将消极思维转换为积极思维。

此外,心理赋能也很重要,您要相信学生,学生本身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,带着这样的信念,尝试与他一起寻找解决之道。鼓励学生,越是具体可行的“一小步”,越能成为现实。在教师的鼓励下,学生能够从负性事件中找到正向价值,并在当下就拥有做出改变的能力。